在过去的十年中,软件行业经历了快速转型,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软件开发方法来快速创新并保持竞争力。软件架构最重要的范式转变之一是从整体系统迁移到微服务。整体架构将应用程序的组件绑定在一起作为一个单元,而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划分为更小的独立服务,每个服务服务于特定的业务功能。
微服务提供的模块化方法提高了软件开发过程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但从遗留的整体系统迁移到微服务远非简单。它需要克服许多挑战,从理解和建模领域到分解整体、数据管理、通信和基础设施管理。本文将讨论企业从整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供有效克服这些障碍的可行建议。
挑战 1:理解领域并建模
正确理解业务领域及其各个组件对于成功实施微服务架构至关重要。每个微服务必须对应于特定的业务子域并遵守明确定义的边界。不幸的是,许多组织未能认识到正确建模域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服务边界不佳,从而对迁移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组织应采用领域驱动设计 (DDD)原则来有效地对应用程序域进行建模。
DDD 专注于领域的关键方面,例如实体、价值对象和聚合,以确定软件开发的战略和战术设计模式。通过有效地理解和建模领域,您可以为微服务架构创建更清晰的蓝图并建立逻辑服务边界。
在迁移过程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参加研讨会以获取领域专家、开发人员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可能是无价的。这些研讨会可以帮助创建一种通用语言,识别有界上下文,并确定不同子域如何相互关联。此外,对领域的透彻理解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为定义明确的微服务架构铺平了道路。
挑战 2:分解整体架构
分解对于从单体应用程序迁移到基于微服务的架构至关重要。它是指将单一应用程序分解为更小的、可管理的、独立的服务,专注于特定的业务功能。尽管如此,分解整体架构还是面临着挑战,例如确定每个微服务的正确规模和范围。
应对这一挑战的一种方法是在识别服务边界时应用单一职责原则 (SRP)。 SRP 规定类或模块应该只有一个更改理由。将此原则应用于微服务意味着每个服务应该负责单个业务功能,并且应该与其他服务的更改隔离。遵循SRP有助于确保微服务保持松耦合和高内聚性,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分解过程中要考虑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新形成的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您应该为服务间通信建立清晰的模式,例如使用 RESTful API、消息队列或 gRPC。避免服务之间的紧耦合,并提供基于契约的接口,以保证微服务之间的顺畅通信。
识别多个服务可能需要的通用功能和共享库至关重要。建立共享库有助于防止代码重复并保持服务之间的一致性。但要小心,不要在服务之间引入不必要的依赖关系,因为这可能会阻碍微服务解耦性质的优势。
分解整体架构是迁移到微服务架构的一个复杂但关键的步骤。仔细规划、考虑服务边界以及组织服务间通信可确保更顺利的过渡。
挑战 3:解决数据管理问题
从整体架构过渡到微服务架构最具挑战性的方面之一是有效解决数据管理问题。在整体架构中,整个应用程序通常为其所有组件共享一个数据库。但微服务架构提倡去中心化的数据管理,每个微服务应该有独立的数据存储。
这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包括:
数据分区
将单体应用程序的数据分解为适合独立微服务的更小、可管理的块需要深入分析、理解域边界以及仔细的设计决策,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一致性
确保各种微服务数据存储之间的最终一致性可能会变得复杂,尤其是在处理分布式事务时。开发人员必须实施事件驱动架构或 Saga 模式等策略来保持一致性,同时避免服务之间的紧密耦合。
分布式交易
在微服务架构中,处理事务的职责分布在不同的服务中。管理分布式事务变得比单体系统更加复杂,在单体系统中,ACID 属性可以在单个数据库中轻松实施。因此,开发人员应该采用 Saga 模式或两阶段提交协议等模式来协调跨多个服务的事务。
为了克服这些数据管理挑战,企业应该投资数据建模和数据库设计技术,并利用可简化微服务架构中数据管理的工具。例如, AppMaster的no-code平台使开发人员可以更轻松地使用其可视化BP设计器来管理数据和创建业务逻辑,从而实现更好的数据分区和一致性。
挑战 4:确保沟通和集成
确保微服务之间的有效通信和集成是从整体架构迁移时需要克服的另一个障碍。在单体系统中,组件通过函数或方法调用进行内部通信。相比之下,微服务通过API和网络协议相互通信。对于微服务,开发人员需要解决网络通信带来的延迟、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确保微服务架构中顺利通信和集成的策略包括:
- API 设计和文档:记录良好的 API 对于微服务有效交互至关重要。开发人员应花费大量时间设计和记录 API,并利用清晰的 API 测试和版本控制实践。
- 服务编排和编排:服务应该被编排或编排,以减少依赖性和通信复杂性,促进微服务之间的松散耦合。编排可以通过服务总线等中央组件来实现,而编排涉及通过事件或消息相互独立协调的服务。
- 异步通信:采用异步通信模式(例如消息队列或事件驱动架构)可以帮助增强微服务的弹性、可扩展性和响应能力。这样,即使某个组件不可用,服务也可以继续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系统的影响。
AppMaster的无代码平台等工具可以帮助缓解通信和集成挑战,同时提供自动 API 文档生成、业务逻辑 BP 设计器以及快速测试,使向微服务的过渡更加顺畅和高效。
挑战 5:管理部署和基础设施
部署和管理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也可能带来重大挑战。与单体应用程序不同,微服务要求每个服务独立部署和运行,从而导致基础设施管理、资源分配和版本控制变得复杂。
一些常见的部署和基础设施管理问题包括:
- 扩展和资源分配:对于许多独立的服务,需要有效地分配资源并管理每个服务的扩展。这涉及监视每个服务的性能和资源使用情况,并根据需求动态调整资源。
- 版本控制和向后兼容性:由于微服务是独立开发和部署的,因此确保向后兼容性和处理所有服务的版本控制变得至关重要。开发人员需要定义明确的版本控制和 API 兼容性策略,并在整个开发团队中进行沟通。
- 监控、日志记录和跟踪:由于微服务的分布式特性,拥有统一的监控、日志记录和跟踪机制来解决问题和优化性能非常重要。集中式日志记录和可观察性工具可以帮助维护整个系统的全面视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应该投资Docker和Kubernetes等容器化工具来打包和编排微服务,并实施监控和日志记录解决方案以提高可观察性。使用AppMaster还可以简化部署和基础设施管理流程,因为它可以生成源代码、编译应用程序并以简化的方式部署它们。
结论
从整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可以在敏捷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方面提供许多好处。尽管如此,了解这一转变的挑战并制定战略计划来克服这些挑战仍然至关重要。企业可以成功地采用微服务架构,并通过专注于理解和建模领域、分解单体、解决数据管理问题、确保高效的通信和集成以及管理部署和基础设施来利用其优势。
合并像AppMaster这样的no-code平台可以通过提供简化应用程序开发过程的全面、集成的开发环境来进一步帮助这一转变。通过使用AppMaster等平台,组织可以为其应用程序生成源代码、运行测试、将应用程序打包到容器中,以及更有效地将所有内容部署到云中。这有助于迁移过程、加快应用程序开发速度并减少潜在的技术债务。
从整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是一个复杂但有益的过程。通过为过渡做好充分准备并采用必要的工具和策略,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服务的优势,简化软件开发,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